交匯點訊 “君子之于射也,內志正,外體直。”“子曰:‘君子無所爭,必也射乎!’”。朗朗的讀書聲從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的禮射場傳來,引得過往同學駐足觀看。“聽說你們的體育課竟然要背書?”“是啊,我們的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。”面對同學的疑問,大二學生徐士碩笑著說到。“不僅要背誦經典,還要交古詩詞作業。”同樣選了禮射課的張彪同學補充到。
射箭+背書+寫作業,選了這門課的同學“負擔”可不小。這門看似“沉重”的禮射課,實際上卻大受同學們歡迎。每學期選課時,禮射課都是被“秒選”,手慢了還真選不上。
原來,江蘇建院在落實教育部《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》時提出,結合自身特色,要在校內推廣射藝在內的中華傳統體育項目,深入挖掘禮射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、人文精神、道德規范,結合時代要求集成創新,實現以文化人的目標。該校黨委宣傳部部長葛志亮說到,“《禮記》記載:‘以立德行者,莫若射。’古代教育家很早注意到以習射引領學生做到立德樹人。禮射從經典中走來,我們要讓學生通過它再走進經典。”
經典是文,習射是武,禮射課首開“文武同堂”授課模式。這是江蘇建院禮射文化育人的有效嘗試。黨委宣傳部韓冰雪老師介紹到:“每節課前十分鐘是文化時間,大家會齊聲背誦上節課布置的作業。通常是古文經典選摘,這些選摘會提前發到班級群。有些經典還要求抄寫,比如《觀德亭記》、《西江月·射箭》、《禮記·射義》等。”
“文武同堂”的巧妙之處在于不是死讀書、讀死書。而是從經典中學禮射,在禮射中悟經典。從一開始感覺經典離自己很遠,到如今時刻被經典浸潤,這是禮射課同學的共同認知。
今年大二的學生鄭旭堃談了自己的心得體會:“《觀德亭記》中提到習射要去除躁、蕩、歉、忽、傲五心。剛開始讀的時候不怎么明白,后來拿起弓箭,才發現注意力不集中時容易內心躁動、飄忽游蕩,這樣根本射不中。”
“我力氣比較大,每次都把弓拉到最大,結果經常脫靶。《道德經》提到:‘天之道其猶張弓歟?高者抑之,下者舉之,有余者損之,不足者補之。’我的問題就是沒有做到有余者損之”身材高大的孫虎臣同學說起自己的經歷。
朱慧同學是徐州本地人,她從家鄉情結談了自己的看法:“之前去漢畫像石藝術館經常可以看到手持弓箭的漢代射手,后來聽老師說起《明史》記載‘徐州箭手’這一美譽,再回想我們小時候都自制小弓箭玩。原來我們本地的禮射文化如此豐富,這讓我更加熱愛家鄉。”
好學近乎智,力行近乎仁。經典與體育的結合讓學生親身感悟傳統文化的力量,開啟知識探索新征程。據悉江蘇建院還是清華大學中國禮學研究中心禮射研習基地。兩校師生定期互動交流,共同探尋禮儀、文化、技法、藝術、器物五位一體的禮射育人模式。通過習禮儀、讀經典、練射箭、推展演、做弓箭、涵養學生德育、智育、體育、美育、勞育,體教結合,促進學生全面發展。江蘇建院黨委副書記梁惠表示,學校不止在禮射課程上做到傳承創新。早在2015年便啟動禮射項目,成立學生禮射社團,開設禮射課程,成立禮射代表隊,建立禮射專用教學場地、中國禮射文化展覽館以及大學生文化素質中心,構建文化育人綜合體系。通過課程思政、禮射展演、考察調研、校際交流、微科研、展覽館講解等實踐活動,充分發掘中華傳統體育項目中育人價值,帶領學生打開文化傳承大門。
交匯點記者 王拓
新聞鏈接:https://jnews.xhby.net/v3/waparticles/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/PNj8B0qLQr4LniWX/1